-
2017-05-17邱勇(清華大學校長)
在清華邁入第二個百年發展、建設一流大學的關鍵時刻,新雅書院作為清華綜合改革、創建一流大學的重要嘗試,是對學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深刻思考。新雅書院具有重視通識教育、自主選擇專業、書院制住宿等特點,經過兩年多的工作積累,通過同學們的積極參與和老師們的辛勤付出,邁出了重要而可喜的一步,在各項“細節”方面不斷落實,在通識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中樹立和發揮了標桿作用。學校會持續支持新雅書院發展,書院要堅持努力往 ... -
2017-05-18陳旭(清華大學黨委書記)
“新雅的培養模式好不好,更多的是以你們畢業以后為國家、為人類社會做出的貢獻來衡量,可能至少要20年、30年甚至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反映出我們現在這段人才培養工作的成效?!薄坝植┯謱?、愈博愈專,既新又雅、常新常雅?!?2017年5月11日在新雅書院新雅61主題團日活動中的講話) -
2017-05-17陳吉寧(清華大學前校長)
新雅書院的成立在清華大學人才培養歷程中具有重要意義,是既基于老清華時期重視通識教育的歷史傳統,又立足于近二十年來對于素質教育的不斷探索,更是面向未來的一項重要戰略舉措;我們期望經過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長時間的努力,在清華建成一所中國特色、清華風格的文理學院。(在新雅書院2014年9月27日成立大會上的講話) -
2017-06-23胡顯章(清華大學前黨委副書記)
人類正在進入文化整體性趨向的時代,面對人類命運共同體面臨的各種挑戰,要求我們有著更加開闊的視野,博大的胸懷,綜合多維辯證的哲學思維以及復合性的知識基礎。這些應該是新雅人所具備的一種不斷自我超越的追求。 -
2017-06-20史宗愷(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
通識教育是清華大學本科教育改革因材施教的一部分。同學們要全面深刻地理解和認識中國政治、歷史和文化,提高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在這個基礎上,嘗試中西古今文理的貫通和會通以及自身的內外通。期望新雅書院向更多的院系和同學推廣和傳播新雅書院師生共同探索的理念和經驗,為全校教育教學改革做出示范。 -
2017-05-17楊斌(清華大學副校長、教務長,管理學教授)
“做對”比“做早”更重要,新雅書院是清華大學對國內各種通識教育的嘗試進行了仔細觀察和研究之后做出的選擇。(2015年1月12日在新雅書院2014-2015年度秋季學期工作研討會上的發言)一個好的書院不在于漂亮的樓宇,而在于有一批優秀的課程和甘于奉獻的老師。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與未來挑戰,中國大學需要培養出更多“文理滲透,中西會通”的卓越人才。新雅書院秉持“古今融匯、中西貫通、文理滲透”的理念,承 ... -
2017-06-22李樹勤(人文學院、法學院前黨委書記)
新雅書院的成功實踐和展現的生命力說明,這是一項堅持以立德樹人為中心教育理念的重要舉措。 -
2017-05-17甘陽(新雅書院院長,哲學教授)
中國大學的本科書院必須扎根于中國社會的歷史文化土壤,新雅書院從清華的傳統和實際出發,探索清華大學書院制的特色之路,是清華大學教育改革中富有想象力、創造力之舉。已有世界名校的實例證明,通識教育對培養頂尖理工科人才的顯著作用,文理學院的理工科教育一般并不那么“強”,但往往是文科強的大學的學生更多地在理工科領域取得重要成就,他們在本科期間所接受的通識教育使他們終身受益。他說, “高桌”和“大樓”是西方書 ... -
2017-05-17曹莉(新雅書院副院長,英語文學教授)
為書院取名"新雅"的那一刻,只用了幾秒鐘,但中西古今文理會通的人才培養之路卻漫長而修遠;今日之新雅,不僅僅是通識教育的搖籃,她的更大意義在于文理通識、通專并舉、學科交叉,傳承創新,以及在此過程中自覺形成的遠大抱負、人文心智和專業能力;由新而雅,由通而專,由詩而遠方,是新雅人的共同追求; 無通識不新雅,無專業不新雅,無守成不新雅,無創新不新雅。 -
2017-05-17鄭力(清華大學副校長、新雅書院首任院長、工業工程學教授)
今天這個時代已經分化到一個盡頭。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要回歸整體的趨勢,人應該對這個世界有一個總體的認識,而這個總體的認識需要跨學科的學習,理解不同學科如何看待這個世界。我覺得這種理解和包容對清華的學生來講不是選擇而是必須,因為清華的目標不是培養僅做簡單和具體事情的人,我們的目標是要培養一批有創造力的人,使他們成為領頭人,為中國、為人類做一些改變。我們調研了過去二十年的清華畢業生最缺什么,大部分同學 ... -
2017-06-22阮東(清華大學新雅書院副院長,物理學教授)
教育的精神力量雖然最終體現在人文素養的底蘊中,但數理能力的培養也同樣重要,它們在科學概念的精準性、邏輯推理、現象分析、原始創新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實質上,數理與人文藝術之間存在錯終交織的共通點,互為借鑒。好的文學藝術作品發自作者的內心,經久不衰。同樣,偉大的科學家要找到自然界的真實,和它永恒的美。 -
2017-05-17趙曉力(新雅書院副院長,法學副教授)
我總共上了五次《法律與文學》課,覺得最愉快的是新雅這一次。學生基本上沒有受到學長們不靠譜的“清華成功學”的影響。新雅集中住宿使得他們在宿舍里隨時能夠討論問題,而不像以往選課的學生,經常有獨學無友的孤獨。新雅有五個學生取得了滿分的成績,這也是歷年來沒有過的。(《通識課的含金量與輕松度》) -
2017-06-22翁賀凱(新雅書院副書記,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與人共進,相愛以德!” 祝愿新雅成為這樣一個志向遠大者的學習共同體、精神共同體! (2016年12月30日在新雅書院2017新年晚會上的致辭)為什么我們愛書、愛閱讀、愛書店?洗凈鉛華、回歸本質,因為書是知識與精神的載體,書籍里面有精神的力量、精神的魅力。何炳棣老先生在《讀史閱世六十年》一書中曾動情地回憶道:“如果我今生曾進過‘天堂’,那‘天堂’只可能是1934年至1937年間的清華園。天堂 ... -
2017-06-22顧濤(人文學院歷史系副教授)
借用梁任公的話來說,我到新雅,很癡心想把那里做我的教育理想的試驗場所,想以一個學校極少數人打出一條血路來。新雅的同學們讓我看到了這種理想有望實現的那一天,是新雅同學們的純真與激情,撐起我的綠色教育之夢。 -
2017-06-20顧學雍(工業工程學副教授)
新雅學生比其他學院的同學更有求知的好奇心,也比較有做學問的潛力。 -
2017-05-17黃裕生(人文學院哲學系教授)
給新雅書院學生上課具有挑戰性,因為總有學生對課堂講授內容的理解會出乎意料的快,也總有學生提出的問題會出乎意料的尖銳。(《西方經典與現代社會》課程對學生評語)人是高貴動物,所以需要大學。大學之為大學,就在于它不僅是生產與傳授一個時代最高深的知識的地方,而且是提供一個時代最具普遍性的思想的場所,是傳達一個時代最偉大的精神的殿堂。大學之大,不在其學廣而無所不包,而在其學通而無所不達。所以,大學之學首先就 ... -
2017-05-17姜開利(物理系教授,新雅61班主任)
同學們在新雅書院接受藝術的啟蒙,人文的教育和科學的熏陶,直接改變的是氣質,長期的功效在未來才可見,我對此充滿希望。 -
2017-05-18李睦(美術學院教授)
作為《藝術的啟示》課的教師,我先后為三屆新雅書院的學生上過課。在給我留下的印象中,新雅學生的確與眾不同,也許是因為知道自己需要“通識”、需要“拓展”,所以他們較少“固執己見”,對于新的事物他們顯現出了更多的好奇、更多的智慧、以及更多無畏。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對藝術有興趣,其中還不乏藝術才能顯著者。我對新雅的同學們感興趣,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優秀的綜合素質以及出色的文化成績,更重要的是因為他們的天真、他們的 ... -
2017-05-17劉兵(科學哲學與科學史教授)
當你講的有足夠吸引力時,你會發現學生自然的興趣。當你給學生足夠的壓力時,你會發現學生超出預期的能力。 -
2017-06-22劉晗(清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教新雅學生是一種獨特的體驗:學科與學科在此不再相隔如山,而是指向共同的問題與關切;學生會問一些在專業課上不會問或不敢問的“傻問題”(因而即是根本問題),我因此會大受啟發或者知難而進;學生也會給出自己出于本真思想和體驗的答案,我由此感到面對的不僅是知識傳授的對象,而是需要深入體察的世界。在新雅,我可以和學生一起問更多的“為什么”,而不僅討論“是什么”或者“怎么樣”。在這里,我們可以通過個己的生命體驗 ...